產業新聞分析

星期四, 12月 21, 2006

2007年科技產業預測整理

2007年科技產業預測整理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com2tek.com
根據最近IEK、MIC、TRI等台灣研究機構報告,2007年科技產業以電子商務成長53%最高,LCD TV成長50%居第二,其他如遊戲機(Game console)成長25%、筆記型電腦(NB)成長23%。
電腦產業方面,2007年預估在微軟(Micro Soft)新作業軟體Vista及英特爾(Intel)的新處理器Santa Rosa的帶動,至下半年起會有一波明顯買氣,預估2007年全球桌上型電腦(Desktop)預估出貨1.4億台,比2006年成長6%,預估2007年筆記型電腦則出貨8874萬台,比2006年成長23%。
半導體產業方面,2006年持續平穩成長,台灣半導體產業成長23%,優於全球平均值8.5%,2007年,台灣半導體設計將計比2006年成長14%,晶圓代工則成長16%。
光電產業方面,2006年台灣液晶面板大於10吋的(LCD Panel)產值首次超過南韓,大尺寸液晶面板產量更高居世界第一,出貨量估計為131百萬片,佔全球48%,2007年台灣的平面顯示器(Flat Panel)產值更將比2006年成長20%,達1.5兆元。
通訊產業方面,在超寬頻、3G手機帶動下,成長可望超過兩位數。2007年台灣整體通訊產業產值可望達7,966億,比2006年成長13%。不過受到品牌大廠採取低價策略影響,台灣手機製造產值預估將只成長1%,不如品牌手機產值成長率,預估2007年,超低階與低階機種仍將是台灣出貨主力,3G機種開始進入量產出貨期,入門3G手機將成為擴大市場的重點產品,不過低價手機將高質化。
另外預估2007年全球3G比重超過10%,用戶數將達3億,預估2010年將成長至43%。
遊戲機方面,在XBOX與SONY PS3、任天堂Wii紛紛上市與產品世代交替下,出貨量將大幅成長到3,950萬台,較2006年成長51%。
電子商務方面, 2006年台灣電子商務市場,網路拍賣加網路購物,總共達1,450億,2007年成長53%,達2221億。其中網路購物主要產品是旅遊,佔63%,美容保養與精品市場因男性族群以及促銷,成長率達90%,2006年平均每人網購支出9,103元。

星期三, 11月 15, 2006

中國TD-SCDMA規模放號 ,商業營運開放在即

中國TD-SCDMA規模放號 ,商業營運開放在即

作者:Com2TEK Researchwww.com2tek.com2006/11/15

全球3G20065月底,使用CDMA 2000 1X WCDMA3G技術的用戶已經達到了2.62億人,約佔到全球行動用戶的10.87%,其中CDMA 2000 1X用戶約1.74 億人,EVDO用戶為2640萬人、WCDMA用戶為6200萬人。

中國方面,按照TD-SCDMA時程,從11月起,將進入規模放號測試階段,這意味TD-SCDMA已順利通過第三階段測試,離商業營運時程又更邁近一步,目前TD-SCDMA在北京、上海、保定、青島、廈門等地的試驗網測試驗證順利,除進行網路規劃、營運維護和最佳化經驗外,更開發手機款式多樣化,以進一步提高商用成熟度,為大規模商業營運準備。不過目前運營商在放號數量仍保持謹慎態度,北京小規模放號200,然後再逐步擴大到 2,000,其它分別為保定5,000、青島8,000、青島5,000,總數約在20,000個左右。

中國政府自1998年提出TD-SCDMA後,就展現自主標準的企圖心,除了視為國家標準外,重點更在於TD-SCDMA可以讓眾多中國企業擁有自主專利、建構本土產業價值鏈、主導國內市場。因此在20005月獲得國際電信聯盟(ITU)批准,20013月為3GPP所接納成為國際標準之一後,更將信產部科技研究院改制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,繼續推動自有TD-SCDMA標準,成立TD-SCDMA產業聯盟,結合系統、終端、晶片、測試等廠商。

表一 TD-SCDMA發展歷程

時間

大事

1998

中國政府提出TD-SCDMA標準

20005

獲得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為第三代移動通訊技術方案之一

20013

3GPP接納,正式成為國際標準

200210

大唐電信、南方高科、華立、華為、聯想、中興通訊、中國電子、中國普天8家中國通信商成立TD-SCDMA產業聯盟

20043

大唐移動通信設備研製世界上第一台TD-SCDMA手機

20048

大唐移動、飛利浦電子和三星電子組建的北京天碁科技(T3G)推出首顆TD-SCDMA/GSM/GPRS雙模手機晶片。

20054

TD-SCDMA產業聯盟成員,包含系統、終端、晶片、測試等共有21家廠商

20061

信產部宣佈TD-SCDMA為中國通信行業標準

20063

規模測試方案最終正式確定,中國電信、中國移動、中國網通三大運營商圈定保定、廈門、青島

20066

信產部發公告稱,已確定21個專案為資訊產業部相關基金的研發資助專案。其中,TDAVS是重頭戲,共占4

20068

TD-SCDMA規模測試第一階段宣告結束

200610

TD-SCDMA TD第三階段首輪測試結束

200611

TD-SCDMA步入規模放號階段,按計劃這一階段將持續兩個月

Sourcewww.com2tek.com2006/11/15

過去中國在2G時代,專利費用成是產業發展上的一大障礙,這也是中國一直大力支持TD-SCDMA的原因之一,所以在3G牌照發放之前,中國將針對不同的3G專利擁有情況,採取不同的談判策略,確保專利費用問題不會成為中國3G未來發展的阻礙。

目前中國3G專利費用談判是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負責,由於3G專利談判既要顧及國家利益,又顧及要中國設備製造商,終端產品製造商的利益,因此未來談判過程中,很可能由中國政府和國內廠商一起合國外廠商談判。

表二 CDMA2000 專利數廠商排名

高通

31%

諾基亞

22%

摩托羅拉

11%

愛立信

6%

西門子

5%

朗訊

5%

Sourcewww.com2tek.com2006/11/15

表三 TD-SCDMA專利數廠商排名

諾基亞

32%

愛立信

23%

西門子

11%

大唐

7%

Sourcewww.com2tek.com2006/11/15

正式商業營運時間,以測試時程預估,首先進行信產部組織測試,包含實驗環境,外場環境和終端進行測試,第二階段是運營商入網測試,第三步是成為國家標準,最後是試驗網運行。從時間點來看,如果順利,測試階段需要612個月(從056月~0610月份,已歷時14個月),成為國家標準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,試運營階段一般需要3個月。等待試運行結束,國家會發運營牌照,因此最快時間大約在20074月左右。

未來影響中國3G發照時程的重要因素有三個,第一TD-SCDMA本身的成熟度;第二中國3G的市場規模,這目前仍有待培育,第三中國的產業經濟發展。由於3G發照將有利於中國手機產業的發展,因此中國可能會加速發放TD-SCDMA牌照,同時把WCDMACDMA2000的牌照的發放延後(比如一年或者一年半),這樣既可以有效的儘快的建設3G網路,促進TD-SCDMA的發展,又可以有效的遏制3G泡沫

中國正已由本土與國外廠商共同架構出TD-SCDMA系統、終端、晶片、測試設備的產業鏈,雖大規模商用仍存有疑慮,但在政策扶持下,在中國市場上有其優勢。因此台灣廠商需關注TD-SCDMA晶片之發展及TD-SCDMA/GSMTD-SCDMA/WCDMA雙模手機之進展,三頻TD-SCDMA手機零組件之發展,爭取中國3G執照開放後之商機。

星期四, 10月 26, 2006

2006年第二季手機前五大廠商出貨與市佔率分析

作者:www.com2tek.com(2006/08/16)

【摘要】2006/Q2五大廠商出貨合計,比去年同期成長31.19%Nokia7,840萬支,仍居龍頭,YoY成長率則以Motorola 53.1%最高,預估2006年全球手機出貨可望超過九億支。

【內容】

1. 2006年第二季前五大廠商出貨比去年同期成長31.19%

IDC估計2006年第二季全球手機出貨量為2.378億支,根據2006年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廠商第二季財報,前五大廠商2006年第二季手機出貨量達1.876億支,與2005年同期的1.430億支相比,仍然呈現增長的趨勢,YoY(去年同期比)成長率為31.13%,但較第一季YoY40.5%下滑,但QoQ(與前季比)成長4.8%。詳參表一。

ASP價格方面,除了韓系廠商SamsungLG以外,包括NokiaMotorolaSonyEricsson2006年第二季的ASP均較前一季出現下滑,主要受到低階手機出貨的影響。

表一2006年第二季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出貨與市佔率

廠商

2006年第二季

2005年第二季

(去年同期)成長率

出貨量(百萬)

市佔率

出貨量

市佔率

Nokia

78.4

33.0%

60.8

31.3%

28.9%

Motorola

51.9

21.8%

33.9

17.5%

53.1%

SamSung

26.3

11.1%

24.3

12.5%

8.2%

Sony Ericsson

15.7

6.6%

11.8

6.1%

33.1%

LG Electronics

15.3

6.4%

12.1

6.2%

26.4%

其他

50.2

21.1%

51.2

26.4%

-2.1%

全球

237.8

100.0%

194.1

100.0%

22.5%

Source:IDC(2006/07);com2tek.com(2006/08)

2. Nokia仍居龍頭寶座,Motorola YoY成長率53.1%最高

若以IDC 2006年第二季全球手機出貨量2.378億支計算,Nokia市場佔有率33.0%仍居產業龍頭,其次?Motorola21.8%Samsung11.1%仍居第三大,,SonyEricsson則是以6.6%全球排名向上提升至第四大,小勝LG6.4%LG則退由第四大退居第五大。

其中以MotorolaYoY成長53.1%增長幅度最?驚人,其次?SonyEricsson33.1%Nokia28.9%LG26.4%Samsung則是僅有8.2%的增長

3. 台灣前四大手機板廠合計第二季QoQ下滑4.62%,第三季QoQ將小幅衰退1.62%

根據Gartner的統計,2006年第一季全球手機出貨量?2.24億支,YoY成長24.03%QoQ下滑5.68%,由於台灣手機組裝廠商接單機種以中低階?主,在2005年新興市場需求開始增溫下,2006年第一季台灣四大手機板廠商出貨量QoQ仍成長21.58%,估計2006年第二季台灣四大手機板廠商出貨量QoQ則下滑4.26%,由於台灣四大手機板廠商合計市場佔有率已達四成,因此推估2Q/06

成長快速,OLED商機可期

【摘要】

根據DisplaySearch預估, OLED面板出貨量佔全體中小尺吋面板市場出貨比重,將由2006年的2.5%,將成長至2010年的10%

 

 

Com2TEK觀點】

 

1.     2005OLED面板出貨片數成長58.9%

 

 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 (OLED)面板主要應用產品有手機次面板、MP3播放機、數位相機、遊戲機等中小尺吋面板,根據DisplaySearch預估, OLED面板出貨量佔全體中小尺吋面板市場出貨比重,將由2006年的2.5%,將成長至2010年的10%

 

  在銷售金額方面,DisplaySearch預估OLED佔全體中小尺吋面板銷貨金額比重,將由2006年的2.3%成長至2010年的14.5%,十分顯著。

 

  iSuppli則表示,2005OLED面板出貨量達5,300萬片,較2004年的3,320萬片成長58.9%,但仍低於業界預期,預估2006OLED面板出貨量達8,800萬片,成長率估計為66.8%,到2010年可望上看1.95億片規模。

 

2.     三星投入高階產品以價取勝,為全球第一大OLED

 

根據iSuppli公佈2005OLED面板廠排名,三星SDI雖然專注研發高階OLED面板,導致出貨量並未能大幅增加,市場佔有率也由2004年的43.69%降至27.33%,但仍是第一大廠,且若以銷售額計算,三星SDI市佔率為36.1%

 

  排名第二,主攻MP3播放機用OLED面板的錸寶,市場策略成功出貨量大幅躍升,市佔率從2004年的24.62%增至26.87%,與三星SDI差距大幅縮小到只剩下0.46%,但是以銷售金額的市場佔有率卻只有21.5%,比起三星以價取勝來看,錸寶目標仍以中低價位市場為主。

 

  第三名的先鋒以日本與南韓廠商為主要客戶,並沒有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,因此在維持一定利潤的情況下,市佔率下滑,2004年是20.18%,但是2005年卻降低至15.08%

 

悠景科技於2005年出貨量為全球第三,營收則達全球第四,於全球21OLED面板廠中,成長速度高居第二,並於20064月底與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正式完成OLED專利技術交互授權,簽訂有關OLED長期合作及相關技術授權合約,以利進行OLED產品之全球佈局及銷售計畫,未來成長可期。

 

表一 2005年全球前五大OLED廠商

2005年排名

廠商

市佔率

2005

2004

1

三星SDI

27.33%

43.69%

2

錸寶

26.87%

24.62%

3

先鋒

15.08%

20.18%

4

悠景

10.13%

6.35%

5

樂金

6.12%

N/A

.

其他

14.47%

5.16%

Source :iSippli2006/06);www.com2tek.com製表(2006/07

 

3.價格因素短期仍無法取代TFT,未來商機可期

 

  OLED等顯示技術雖然在顯示品質上有優異特性,但這些特性與TFT的差異並沒有大到足以支撐兩者間價格差距,短期內其他顯示技術不易取代TFT技術,加上TFT技術本身也一直不斷進步,OLED若要取代 TFT技術,不但畫質表現不能輸給TFT,而且價格也要能與TFT技術競爭,兩者要同時做到十分困難。

 

  過去50 吋以上為PDP天下,2吋以下為OLED所專攻,兩者之間以TFT LCD最具優勢,三者市場定位明確,但隨著顯示器尺寸不斷擴大, OLED也努力朝大尺寸發展,與PDPTFT LCD市場開始重疊,雖然目前LCD技術、價格略勝一籌,但三星已宣佈2009年將推出17吋的OLED電視,表示OLED將開始擴展生存空間,兩年前日本SK Display在柯達數字相機上,將應用OLED2.2吋主動式,雖僅生產數千台,卻是全球成功首例。隨後SONY接棒演出,推出採用4 OLED面板的PDA,雖也僅有數千台,卻讓人相信OLED的實用性,OLED高成長商機未來可期。

NAND Flash將衝擊微型硬碟市場

【摘要】
NAND Flash作為新型的存儲設備,憑藉其穩定性、低功耗以及無噪音的優良特性,將從數位相機、音樂、手機開始,逐步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傳統硬碟。


【Com2TEK觀點】


1. 目前仍以數位相機、數位音樂領域為主
根據Gartner統計,2005年全球有80%行動多媒體裝置,如數位相機、數位音樂、手機等使用快閃記憶體,如以位元計算2012年的市場需求將是2005年的約20倍,且到時最大需求將為電腦市場。
2004年NANDFlash主要應用在以數位相機為主的Falsh卡,加上2005年蘋果宣佈與三星結盟,並使用閃存作為iPod存儲載體,內建Flash容量由過去的256MB~512BM一下子提高到了2GB~4GB,使數位音樂領域佔了NAND FLASH需求的40%,幾乎和Falsh卡相同。而手機領域對NAND Flash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,由於手機本身配備的容量及插卡配備比例的增高,2006年以後手機領域也將會佔NAND Flash整體需求的20%。

2. 價格下滑威脅微型硬碟,未來最大應用為電腦市場
由於快閃記憶體晶片價格以每年50%的速度下跌,且容量不斷擴增,NAND晶片似乎將逐漸取代傳統硬碟,成為電子產品最新的儲存設備,尤其目前市場上的快閃記憶體應用突破以往4GB的限制,在今年來到6GB,再度拉高其與微型硬碟的市場競爭意味,日本美林(Merrill Lynch)更預估,NAND大概三年內就會成為迷你筆記型電腦的標準配備。
目前NAND Flash受容量與技術特性、價格等因素的限制,還只是被移動資料產品所採用,應用於筆記本電腦當中還甚少,但是NAND Flash在電腦領域仍有其優勢,以電腦應用方面來看,如果將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預先保存在NAND FLASH中,可大幅減小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起動時的耗電量,因此電腦廠商正嘗試在電腦上配備NAND FLASH,剛開始硬碟和NAND FLASH將會同時使用在電腦上,但由於價格與容量限制,僅限於需要確保安全性或高階機型或商業等特殊用途,而且照目前降價趨勢估計,到2010年10GB NAND Flash、2012年 16GBNAND Flash也都將比硬碟便宜。 另外NAND FLASH要取代硬碟還有讀寫次數必須克服的問題,目前尚無法達到電腦的要求,假如能夠採取借助CPU和作業系統來減少讀寫次數,並僅安裝操作和應用程式,將絕大部分資料檔案保存在伺服器上的電腦,在以安全性為重的企業市場就有可能達到取代硬碟目標。


3. 三星積極推動NAND Flash應用市場
2006年5月,三星最近公佈公佈了NAND Flash產品時間規劃表(詳參圖一),目前其NAND Flash產品的容量最高達16GB與32GB,並且已經開始向筆記本電腦廠商以及數位設備廠商供貨,搭載NAND Flash作為主存儲的筆記本電腦預估2006年年中會推廣到市場,由此可見,NAND Flash這種儲存設備,憑藉其穩定性、低功耗以及無噪音的優良特性,將開始從超輕薄與超小型機種開始,逐步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傳統硬碟。炒得紛紛揚揚的100美元筆記本也都是採用NAND Flash作為主存儲設備。